美联储不必急于降息,7月美联储降息概率较低

作者:管理员来源:汇富宝 www.hdlr1596.com 时间:2025-07-21 10:20:24

失业率的低位徘徊进一步印证了就业市场的强劲。目前美国失业率维持在3.7%左右,接近历史低位,且未出现显着上升趋势。低失业率不仅反映了劳动力供需的紧平衡,也意味着工资增长压力持续存在,为消费支出提供支撑,形成经济“软着陆”的重要缓冲。

  近期,美国就业市场数据引发全球关注。尽管部分指标显示短期波动,但多维数据综合分析表明,美国就业市场仍展现出较强韧性,这为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提供了关键依据。当前,新增非农就业人数稳健、失业率维持低位等核心指标的积极表现,叠加多数经济数据的趋稳态势,共同支撑了美联储“观察后决策”的审慎立场。市场普遍预期,7月美联储降息概率较低,货币政策转向仍需更多经济信号验证。

  一、就业市场韧性:核心指标释放积极信号

  美国就业市场的韧性首先体现在关键指标的稳健性上。新增非农就业人数作为衡量就业增长的核心指标,尽管近期增速较2023年高峰期有所放缓,但仍保持每月15万至20万人的健康水平,远超疫情前长期均值。这一数据表明,企业招聘需求虽受高利率环境抑制,但尚未出现断崖式下滑,劳动力需求基础依然稳固。

  失业率的低位徘徊进一步印证了就业市场的强劲。目前美国失业率维持在3.7%左右,接近历史低位,且未出现显着上升趋势。低失业率不仅反映了劳动力供需的紧平衡,也意味着工资增长压力持续存在,为消费支出提供支撑,形成经济“软着陆”的重要缓冲。

  此外,职位空缺数虽较峰值回落,但仍高于疫情前水平,显示企业用工需求并未全面萎缩。而申领失业金人数的短期上升,更多与季节性因素或行业调整(如科技、制造业)相关,尚未形成系统性失业风险。

  二、数据波动中的结构性特征:扩散指数收缩的局限性

  1个月美国所有私人部门就业扩散指数的收缩,曾引发市场对就业市场转弱的担忧。然而,这一指标的局限性在于其反映的是就业增长“广度”而非“深度”。扩散指数收缩可能仅表明就业增长的行业分布有所收窄(如从广泛扩张转向少数行业集中增长),而非整体就业形势恶化。结合其他指标看,当前就业增长仍集中在医疗、教育、休闲酒店等服务业领域,这些行业对利率敏感度较低,且受消费韧性支撑,因此扩散指数的短期波动难以推翻就业市场整体稳健的判断。

  三、美联储的决策逻辑:数据依赖与风险平衡

  面对就业市场的复杂信号,美联储的“观察后决策”策略体现了其对数据依赖的坚持与风险平衡的考量。一方面,核心通胀指标(如PCE物价指数)虽已从峰值回落,但仍高于2%目标,且服务业通胀黏性较强。若过早降息,可能引发通胀预期反弹,增加“二次通胀”风险。另一方面,就业市场的韧性为经济“软着陆”提供了空间,美联储无需通过紧急降息来应对失业率飙升或衰退风险。

  此外,美联储需权衡金融稳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。当前,美国股市、债市估值处于高位,降息预期若过度升温,可能推高资产泡沫风险。因此,维持利率在限制性水平一段时间,既有助于巩固通胀下行趋势,也能为金融体系提供“压力测试”窗口。

  四、7月降息概率低:市场需适应“高利率更久”

  综合就业、通胀及金融稳定因素,市场对7月美联储降息的预期已显着降温。当前,CME联邦基金期货显示,7月降息概率不足20%,而9月会议成为更可能的政策调整窗口。这一预期修正反映了美联储传递的明确信号:货币政策转向需以“持续且可信”的通胀下行证据为基础,而非单一数据点的波动。

  对于市场而言,适应“高利率更久”的新常态至关重要。企业需调整融资策略,应对借贷成本上升;投资者需降低对宽松政策的依赖,重新评估资产估值逻辑;而政策制定者则需警惕过度预期管理可能引发的市场波动。

  结语:韧性背后的结构性挑战与长期机遇

  美国就业市场的韧性,本质上是后疫情时代经济结构转型的体现。服务业主导的增长模式、劳动力市场供需错配的缓解,以及技术进步对生产率的提升,共同构成了就业稳健的底层逻辑。然而,高利率环境对制造业、房地产等利率敏感行业的抑制作用,以及地缘政治风险对全球供应链的冲击,仍可能对就业市场构成长期挑战。

  展望未来,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路径将取决于就业市场韧性能否持续、通胀下行趋势是否巩固,以及金融稳定风险是否可控。在“数据依赖”框架下,市场需保持耐心,避免对单一数据过度解读,而应关注就业、通胀、消费等指标的协同变化。唯有如此,才能更准确地把握美联储政策转向的时机与节奏。

(汇富宝:www.hdlr1596.com)

注册/登录代表您已同意《客户协议书》
  • 关注微信公众号

  • 扫描下载APP